過度需要別人的認同,是一件辛苦的事,而最辛苦的部分是:你不知道自己有這種需要。
因為很有趣的部分是,那些熱愛唱反調的,表面上看起來我行我素,但心底卻比誰都在意別人的看法。
說實話,面對和你看法不同的人,有一種最簡單又實際的方法,就是「陽奉陰違」就可以了,既不必和對方起衝突,又能照自己的意思做,可是有趣的是,你偏偏要和對方吵、要和對方辯,辯不贏也會有意無意的故意要在對方面前「做自己給他看」,就是要對方心服口服的承認,你才是對的。
你以為這是自己的個性「直」,就是做不來陽奉陰違這麼虛假的事,甚至覺得自己是因為不懂作偽而吃虧,顧影自憐的認為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自己是個過度認真的好人。
但若仔細檢討一下,你真的「直」嗎?你真的從不「做假」嗎?還是你只不過是個貪心的人,不只要贏,還要裡外都贏,面子裡子都不肯輸,不僅想照自己的方式過活,還想要別人擊節讚嘆你真是英明神勇。
我一直到人近中年才認清一件事,那就是:別人對你有過度的期待,是他的問題,但是,若你對辜負別人的期待感受到過度的痛苦,則是你自己的問題。
我們為什麼想滿足他人的期待?因為可以從對方滿意的眼神中感受到被愛,又從對方滿足的神情中感受到自己有愛人的能力。
可是「愛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深莫測,或者說,「愛」遠比我們以為的膚淺,其實兩個人只要能和平相處、笑笑鬧鬧的過日子,感情自然就日積月累地增加了。
那些徹夜剖心長談、或是掏扯彼此的傷口再互相舔舐的情節,只適合存在電視劇或小說裡。
尤其隨著年紀漸長,你終於會慢慢發現,那些什麼「認同」、「了解」……之類的感受,你都可以自己給自己,也應該要自己給自己,而另一半的最大的功能,其實是讓你去餐廳吃飯時,可以點雙人套餐──因為當你們不再為了尋求彼此認同而大吵特吵後,你會發現,兩個人對於日常瑣事越來越隨和,再也不會在這種時候為了吃什麼而固執己見了。